錢錢飯,就是用錢錢煮的稀飯,也就是粥。錢錢飯本是陜北缺糧人家的一種度荒飯,多和米糠、秕谷同煮,借以充饑。而現在已成為粗糧細做的風味飲食。提起陜北的錢錢飯,那可是家喻戶曉。家庭主婦人人會做,在陜北生活過的人也都吃過。
早在南宋時間,金兵犯亂中原,愛國將領岳飛奉命討 伐,從河南一路追逼到陜北的米脂、清澗一帶。時至深秋,陰雨連綿,金軍只顧北躥逃命,哪還顧的上負重糧草,任其秋雨淋著。牲口草料中的豆顆被雨水浸泡發脹后,撐破口袋,在青石板上灑落了一路,又被馬踩車轍擠壓,成了一個個扁扁的小豆餅。負責軍需糧草的士卒由于戰事緊促,沿途難以征購糧草,看看地上灑下的小 豆餅,便一路仔細掃起收攏,用水洗凈,倒入鍋中煮熟,再加以青菜草根,犒勞三軍。岳飛捧起老磁碗,一眨眼功夫,碗中食物已下肚,才想起看個究竟,問個其名,管事哪里知道他叫何名,又不敢直說這些豆子是金兵用來喂牲口的料兒,傻傻的呆站在那里,可這時他分明聽到岳元帥笑著大聲說,那就叫它“錢錢飯”吧。這便是錢錢飯的由來了。 “錢錢飯”的原料為小米和黑豆。把黑豆用開水煮過,煮到膨脹即可,涼后置于石頭上(有一個平面即可),用鐵錘搗,搗成銅錢厚薄為宜。將小米用涼水淘過后下鍋,再把錢錢煮進去,約二十分鐘即可。愛吃稠而糊者尚需繼續熬煮,此為純錢錢飯。也有將蔬菜混入錢錢米中熬煮。諸如紅薯錢錢飯,土豆錢錢飯。
其做法為,將黑豆經水浸泡膨脹,放在石碾上碾壓成片,形如銅錢,故人稱“錢錢飯”。煮時按豆錢二成米八成對摻起來,逐次下鍋,等豆錢半熟時,再放入小米。當豆錢漂浮于粥面上時就可以食用了。錢錢飯粘糊爽口,香濃味美,尤其是寒冬里,喝一碗錢錢飯驅寒保暖,愜意極了。
錢錢飯,營養豐富,易于消化,可驅寒保暖,通體舒泰。